青岛农业大学首页

携沂蒙之情,与青农同行

          浏览数:0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理解和弘扬红色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亲自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为此,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学院的实践小分队踏上了属于我们的实践之旅。                                  

       ——题记

       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探索红色文化,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学院成立了“携沂蒙之情、与青农同行”实践小分队,奔赴地处临沂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实践活动。

       临沂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其余三处分别为井冈山、延安革命根据地。本次实践活动正是围绕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探索红色文化的一系列活动。

       由于疫情形势的严峻,我们的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6.256.30):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此次实践活动来进行资料搜集、联系实践地点负责人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由全队成员一起在离校前完成。中期(7.67.8):这一阶段是为期三天的线下实践活动,由沈光秀和孟令敏两名成员分别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纪念博物馆为此次实践活动搜集素材。并赴贫困小学宣讲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后期(7.87.10):这一阶段是本次活动的收尾工作,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整合以及新闻稿的撰写活动,分别由杨睿璇和樊婧两名线上成员负责。

       基于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线下实践队于73日上午出发赴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代表中共中央领导苏鲁豫皖边区工作的机关,还是沂蒙山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

       实践小分队成员还参观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用到的武器装备,深入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的战斗事迹,在这里的每一座山头都曾经燃烧过抗日的战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抗日人民的鲜血。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时时刻刻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实践队还收集了许多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众支援战争的证据,了解到民众支援战争对抗日战争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农民是中国最为深厚的抗日力量,没有农民的合作与广泛参与,中国就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事实证明中国农民在整个抗战时期做出了与民族和社会厚望相符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实践小分队除了去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和纪念馆之外,我们为了去传播和弘扬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还去了当地的贫困小学去宣讲,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对沂蒙精神的行成和其重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让这种红色文化精神对孩子的一生有更深远的影响。

       通过此次暑假探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活动,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学院“携沂蒙之情,与青农同行”实践队队员对于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其重要意义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更强化了我们想要弘扬、继承红色文化的决心!青农学子定不忘初心,缅怀历史,继承和发展属于我们国家的红色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