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0
(通讯员 郭姿萱)为进一步了解济宁金乡的乡村振兴发展状况,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底蕴,展现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新风气,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学院“探寻蒜都文化,打响振兴‘蒜’盘”赴济宁金乡实践团前往济宁金乡崔口村进行参观调研。
在鱼山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李婷婷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崔口村历经70年的探索发展,一路不甘贫穷、不畏风险,一路坚定信念、心无旁鹜,一路脚踏实地、敢闻敢拼,一路慢而不舍、重信守义,历经革命战争时血与火的济炼、建国后30年振兴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后老支书的带动和蒜产业的幅起,铸就了“中国大蒜第一村”的传世美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文走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之际,与时俱进地凝聚出新时代崔口精神,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李婷婷向队员们重点介绍了崔口村的文明乡风引领模式:崔口村高度乡风文明建设,近些年来坚持举办了、农民艺术节、崔口新村书画展、迎新春大联欢暨“好媳妇、好婆婆”村级道德模范表彰等系列活动,开展了村民参与美丽庭院、人居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了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制,大力实施免费养老、免费教育、免费丧葬等幸福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小康生活,凝练出“讲信修睦、乡里大同”的乡村文化新风。正是在这种崔口精神和乡村文化的引领下,面对70%土地是盐碱地的窘困局面,崔口人民却始终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经多次艰难探索,最终心无旁骛地走上了蒜业致富的道路,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崔口村的文明乡风正是济宁金乡乡村文化振兴的美丽缩影,也是济宁金乡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朝着乡村振兴稳步前进的有效成果。成员们在参观中看到了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和自信,见到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感受到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崔口文化氛围,体悟到了文化振兴为当地产业振兴注入的活力。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农业院校学子,将继续涵育“三农”情怀,夯实专业素养,扎根乡村热土,铸造乡村文明,带动农村、农业、农民走向适应现代文明的繁荣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