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首页

青岛农大巴瑟斯学院“链动三产,果际四海”赴平度实践团:推动平度葡萄产业发展,助力青岛地标果品“出海”

          浏览数:0

  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链动三产,果际四海”实践服务团前往青岛和冠葡萄专业合作社、青岛大泽山庄园果林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员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合作社负责人,调研平度市葡萄种植、加工、销售、出口现状,有效推动平度市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市地标果品高质量“出海”探寻破局之策。

合作社筑基:规范种植,破解出口难题

  在青岛和冠葡萄专业合作社,实践队员了解到该合作社主要种植阳光玫瑰,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00余亩,依托大泽山气候优势,葡萄糖度高、风味独特,采用避雨大棚和滴灌系统,严格控制产量保证品质,但面临人工成本高、网络舆论误解难题、种植标准化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实践队员依据自身专业知识,提出进一步提升出口品质等意见建议,为平度葡萄提升海外出口质量提供新思路。在种植上标准化,建议合作社开展“水果现代化种植标准”培训,涵盖绿色防控、精准滴灌、科学施肥等技术,推广统一栽培模式。建议合作社对接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化品种选育,提升葡萄品质,夯实果品出海的品质根基,让“平度葡萄”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

产业链突围:跨境赋能,唱响国际声音

  在大泽山庄园果林合作社,实践队员发现平度葡萄多以鲜果出口,深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面临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严苛、冷链运输损耗大等难题,出口渠道依赖传统外贸,尚未形成稳定体系。

  实践队员集合调研结果,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以国际视角总结分析平度葡萄出口现状,提出延伸产业链,提升加工附加值,完善跨境平台,提升知名度等建议。围绕葡萄加工,开发葡萄果干、葡萄汁等产品,优化酿造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突破初级产品盈利瓶颈;围绕销售环节,聚焦销售转型和品牌塑造,制定传统贸易+跨境电商的多元销售策略,突破单一渠道限制;在品牌建设上,挖掘大泽山葡萄文化底蕴,拍摄宣传素材,讲好“平度葡萄”故事,提升国际市场辨识度与美誉度。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多方调研,以“链动三产”为抓手,从种植端规范种植,到加工端延链增值,再到销售端品牌出海,为平度葡萄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出口建言献策,为青岛市地标果品“出海”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青岛市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