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0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悟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海外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深厚的家国情怀,7月15日,青岛农大巴瑟斯学院“VIEW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海外归国老党员进行采访。
首次访学:不忘初心,以学报国
祝军教授是青岛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他于1988年12月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访学,是当时学校第三位公派出国访学的教师。访学的学校是根据专业统一分配的,同时期出国的人并不多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大高校。作为果树生理学专业唯一的中国人,祝军有很多与外国同学交流的机会,他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一起吃饭、一起游玩的同时也为外国同学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当时在国外留学生很少,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游记》。我们经过层层选拔出去访学,不仅代表我们自己更代表国家”,在祝军眼里出国访学不仅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来,作为留学生的自己更是一张代表中国的名片,要时时注意自己言行。
“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着为党为国家做贡献啊”,谈起入党的初心,祝军已经把入党誓词中的“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刻在心里。曾经举起右拳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拳头里握着的是理想信念、为民情怀、党性原则,这一辈子就不会放下。
再次访学:砥志研思,经世致用
在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的祝军,又在2001年申请出国访学,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研究果树生物技术。“意大利的园艺发达,水果产业已经实现现代化,销售产业链比较稳定”,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祝军认识的了国内水平的局限性,更迫切想要把意大利的技术带回来。
回到祖国怀抱,祝军立即开始践行自己访学的初心承诺,在理论与实践上同力进取,在果树栽培与引进领域作出非凡贡献。他在《国际园艺学报》、《美国科学院报》、《园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多次发表科研论文,积极推动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引进国外优良果树栽培与品种,为国内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与科研创新的延展贡献力量。在丰富理论知识与同时,祝军始终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培养祖国优秀人才鞠躬尽瘁。
“在国外访学,我们心里无时无刻记得自己的党员身份,要求自己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学多看多听,多参加会议教学科研活动”。他还自费买了相机,第一次是胶卷相机,第二次是数码相机,就是为了随时随地把不同品种果树的生长形态、生产科研的产业现状以最直观的形式记录下来。归国后,祝军拍摄的几千张照片作为影像资料被运用到他主持制作和参与制作的教学课件里。
寄语青年:奋斗有我,传承有我
最后,祝军院长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五点期望:一是要有自信,深入学习党史并把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运用到实践中,鉴往知今,自信前行;二是珍惜机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三是要有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前进方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定不移跟党走;四是有奉献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与广大有志青年一起担负起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重任;五是做文化交流使者,走出去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人类社会繁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