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首页

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以党建“TREE”工程,浇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之树

          浏览数:0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声音嘹亮,身姿挺拔,誓言铮铮,信仰铭心,这是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第一批学生党员的入党宣誓现场。

       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于2020年5月6日正式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农业领域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过“4+0”双学籍双学位的培养模式和涵盖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设置,致力于培养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拥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学院一方面不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中外交流平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不同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碰撞、交锋和冲突,在外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在这种背景下,学院立足于中国农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格局,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以党建为统领,以“党建TREE”工程为引擎,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为目标,书写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成立两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服务团队、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学校“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荣誉,学生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山东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学生创新计划竞赛三等奖等省市级以上荣誉33人次,校级荣誉272人次,学生发表论文2篇,获得专利1项。学院育人事迹得到了新浪教育、山东教育电视台、半岛新闻网、齐鲁网等校外媒体报道60余次。

一、Teaching:党建+教学启智,守好课堂“主阵地”

       一是建立“大思政”课程体系。学院进一步加快课程思政建设,设计了涵盖学生专业素养、思想品德、人文涵养、认知能力在内的课程体系,不断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将其纳入课堂讲授重点和课程考核知识点,厚植“三农”情怀和“一懂两爱”品质。比如在《食品营养学》等课程中,授课教师会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将钟南山、袁隆平等典型案例融入其中,引领学生要脚踏实地,立志高远,夯实专业素养,树立国际视野,掌握国际沟通能力,讲好中国尚食之道,传播好中华饮食之声,展示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二是建立中外协同的师资体系。学院引进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课程数和教学时数占课程总数三分之一以上,专业核心课程三分之二以上由英方专家讲授。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专业核心课程,学院推出了合作教师机制,由中方专业教师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专业知识,并对外教授课模式和内容进行借鉴学习、反馈跟踪,做好中外教师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育人。

       三是建立“三三三”监督审核体系。一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学院通过师生座谈会、授课教师和合作教师工作会议、领导班子进课堂听课等多种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督管理。二是严把教材内容关,学院持续加强对英方课程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的审核,坚持英方教材“三审”制度。三是严把外籍教师关,建立了外教“三级把关”制度,对外教的思想动态和授课内容进行全面把握。

二、Rooting:党建+培根铸魂,拧紧思想“总开关”

       一是坚持从严抓实理论武装。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师生从百年党史中筑牢信仰之基,形成了师生理论学习“3+4”模式,即“全面系统学”“立足实际学”“拓展平台学”的教职工理论学习“三学”形式,以及“领学”“同学”“比学”“促学”的学生理论学习“四学”形式。

       二是聚焦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院“6A学生工作模式”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事务管理、帮扶指导、学风领航、中外交流、骨干培养中,绘好线上线下同心圆,开展了丰富多彩“传承红色基因,观看红色经典”电影欣赏、“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演讲比赛等线下主题活动,并深耕“青岛农大巴瑟斯”微信公众号,设计了体现学院特色的“热点巴”“Vlog巴”“FM巴”等版块,用中英双语讲党史、讲传统文化、讲中外文化差异,引领学生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

三、Experiencing:党建+笃行砺志,上好基层“实践课”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了引领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基层实践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齐进步、与人民同呼吸,在笃行致远中磨砺意志品质、肩负中外合作办学学子重任,学院将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日常志愿服务相结合,打造了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社会实践团队。两年来,学院结合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设置和中英双语的语言优势,组建了39支实践团队,其中11支团队走进临沂兰陵、济宁金乡、济南章丘等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服务于当地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农大力量;组建了4支团队开展“外眼看中国”系列活动,通过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视角,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聚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学院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省级重点立项团队,社会实践事迹被人民日报、中青网、中国大学生在线、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30余次,彰显了中外合作办学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四、Environment:党建+环境育人,耕耘文化“浸心田”

       学院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一方面满足师生对国际化环境需求,将教学楼改造成集智慧化教室区、办公区、研讨区、休闲区、咖啡区、宣传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为师生提供了智能化、便捷化、国际化的学习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了以中英双语,以扇子、竹简、匾额等传统文化形态,以礼、义、仁、智、信等传统文化内容为特色的文化廊道,形成了中外交融的独特文化氛围。中外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滋养了师生立德修身、兼收并蓄,提升了环境育人效果。
校外链接: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MzMzMzQ0NQ.html
 

https://mp.weixin.qq.com/s/xrCwwCjTOXp5j62K-q9C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