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首页

感悟沂蒙精神,永葆赤子之心——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追寻沂蒙革命记忆”赴沂水开展社会实践

          浏览数: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学生对党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追寻沂蒙革命记忆”赴沂水实践团,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吕玉亭指导下,于7月22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党史学习。

       实践团成员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抵达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学生参观了大众日报创刊地、孟良崮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抗日烈士陵园、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了解到了在革命战争时期,沂水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畏艰难,英勇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的巨大贡献。据了解,这里先后被评为省党员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分营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徐向前、陈毅、粟裕等均曾在此工作过、战斗过。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实践团成员们数日来听到最多的话,也是记忆最为深刻的话,这是沂蒙老区支边群众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源于沂蒙人民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的巨大牺牲。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览、一个个名字,通过现场学习,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党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思想和主张带给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这让成员们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役,一辆辚辚作响的小推车,因缘际会,相得益彰。沂蒙人民吃苦耐劳、沂蒙人民脚踏实地,正是这薪火相传、永垂不朽的沂蒙精神,造就了一代代时代楷模的诞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此次社会实践有效的深化落实了党的学习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认识。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沂蒙人民勇往直前、永不服输。身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要不断学习党史,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党史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