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首页

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VIEW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实践团赴山东多地开展调研活动

          浏览数:0

       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开阔国际视野,感悟世界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7月13日至22日,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VIEW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实践团在辅导员刘璐指导下,赴山东多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参观、走访、采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外教和留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形象,以及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从而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走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手握出征旗,豪情满胸襟

       7月14日,巴瑟斯学院举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培训活动。仪式伊始,学院辅导员刘璐对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为全体成员讲解了社会实践相关要求和团队评比条件,细致全面地介绍了暑假社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青岛农业大学社会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绿之益协会副会长刘薇为全体成员进行社会实践培训,她从实践前期、实践中期与实践后期三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了调研准备、内容和方法。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媒体中心主任、共青团新媒体中心平台运营部部长宋涵玉为全体成员进行新媒体宣传方面培训,她以新闻写作中的消息与通讯为主题,从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与结尾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闻写作的架构、规范和要求。

       仪式上,团队成员、资环2002班杜俊筱宣读社会实践名单。团队成员、物流2003班滑郅铜作为学生代表带领全体学生庄严宣誓,“以青春之我助力青春之中国,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表达了同学们将承载着知识、温暖与希望,以最饱满的热情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基层,用实际行动谱写绚丽的青春之歌。

从“学”到“行”,秣马厉兵

       7月14日, “VIEW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调研团开展线下理论学习。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了埃德加•斯诺以及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等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共党员,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伟大的道路》《中国纪事》等影视书籍。透过外国记者留下的一页页书籍、一个个镜头、一帧帧画面,队员们感受到了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从领袖到普通士兵艰苦卓绝、奋勇无畏的战斗生活,领悟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秘诀和真谛。

青春风华正茂,感悟赤子情怀

       7月14至16日,调研团赴青岛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青岛海德工程集团采访了多名海外归国党员。这些党员都在80、90年代出国工作或学习,以自己亲身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祝军教授是青岛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他于1988年12月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访学,是当时学校第三位公派出国访学的教师。“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着为党为国家做贡献”,谈起入党的初心,祝军已经把入党誓词中的“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刻在心里。曾经举起右拳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拳头里握着的是理想信念、为民情怀、党性原则,这一辈子就不会放下。在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的祝军,又在2001年申请出国访学,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研究果树生物技术。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祝军认识的了国内水平的局限性,更迫切想要把意大利的技术带回来。回到祖国怀抱后,祝军立即开始践行自己访学的初心承诺,在理论与实践上同力进取,在果树栽培与引进领域作出非凡贡献。他在《国际园艺学报》、《美国科学院报》、《园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多次发表科研论文,积极推动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引进国外优良果树栽培与品种,为国内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与科研创新的延展贡献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岁月。在美国进行了几年科学研究后回到祖国的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的曾丽君副教授、孟文强副教授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这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曾老师向我们讲道:“回国后,医院服务越来越好,我父亲去医院打疫苗还能免费量血压;政府及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也越来越高,还会对先前的服务进行回访。这些年里,中国新兴科技和产业也在悄然崛起,国内的高铁也是发展迅速,支付方式更加便利、多样。”孟老师表示,近些年,中国致力于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力提升文化自信,向世界阐释并推荐了越来越多展示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很多国外友人都对古老的中华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传统文化。生活中热爱中国茶艺、中国丝绸、中国瓷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甚至连公交车上偶然遇到的美国人都可以对孔子文化讲述一二。”孟老师补充道,“中国在环境治理、医疗、教育、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成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一些国外学者也惊羡于中国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青岛海德工程集团在阿尔及利亚负责材料管理施工的项目经理白先生提到,语言不通和文化冲突给初到国外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但党和国家对驻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作人员亲切关怀,为海外同胞和援非党员在生活、工作条件上予以帮助。此外,他向各位队员详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阿尔及利亚历年来的援建工作,党和国家在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让中国的设备和技术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负责财务和后勤工作的张先生回忆了他跟当地人民相处的细节,他说道:“因为中国的援助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人民对中国人十分友好,许多人的袖子上还印有毛主席的画像。”

       聆听完党员们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真实故事和切身感受,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骄人成绩,中国也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大国角色。

倾听多国声音,见证百年初心

       7月14日至22日,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青岛、济南、济宁、日照、烟台等地采访了8名外教和9名留学生。

       蒙古留学生比丽卡表示,她十分热爱旅游,曾经去过中国许多城市,最爱的还是山东省的风土人情;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景观在齐鲁大地上交汇孔子的故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用流利的中文说:“身处大厦林立的大城市,会感叹中国现代化建设之快而在漫步乡野,则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成就。”

       巴基斯坦留学生毕莱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他表示,对其中提到的“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印象深刻,希望将来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条件下,能够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希望有机会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介绍给更多的人。

       济南大学留学生罗伯特提到,“强大”与“富饶”是他对中国的关键印象词。“强有力的领导与坚实的经济基础让中国取得卓越成绩,我在中国感觉非常安全。”

       英国外教Philip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国情有颇为深入的认知与了解。他表示,中国的高速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科技的进步与迭新之快,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加之近几年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和平与发展的理念贯彻外交合作的方方面面,以高度的大国责任感与国际担当在国际合作中践行平等共赢的理念,尽显大国风采。

       美国外教Jacob早在来到中国以前,就被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他大学期间攻读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如今又对《道德经》《荀子》《孟子》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集大成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表示,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身份的鲜明标志,更是世界灿烂精神文明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彩文化卷轴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采访中,我们还听到了很多赞美中国的声音:“中国人十分温暖、热情,经常乐于助人”,“这里是我第二个家,我很喜欢这里”,“中国在生态环境改善、竞技体育发展以及国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提高”......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以真实立体全面的姿态走向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友人的认可和赞扬。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外国人眼中树立的伟大友善的形象,切身体会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展示的合作负责的大国担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征程中拼搏奋进。同时,“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心相通关键在于青年”,我们还要主动承担起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使命,立志成为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